美国加州一陪审团近日裁定:谷歌因在安卓手机连接蜂窝网络时秘密传输数据,必须向原告支付 3.14亿美元赔偿。原告认为,这一行为等同于“盗用用户自费购买的流量资源”。
该裁决由加州北部一家州法院陪审团在周二作出,是一起可追溯到 2019年的集体诉讼案的最终结果。原告方指出,谷歌本可选择在设备连接至 WiFi 网络时再进行数据传输,从而避免产生额外的流量费用。
原告诉称,这些数据传输操作大多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
“即便设备在用户的口袋、手提包里,或夜间闲置在床头柜上,也在默默上传数据,用户完全没有授权。”
更严重的是,谷歌据称将这些数据用于服务自身企业利益,特别是在定向广告投放等商业用途上。
诉状还指出,部分数据传输操作会被延迟至设备重新连接蜂窝网络后才进行,即使用户已经关闭谷歌相关应用,也无法阻止这一行为。
谷歌发言人 José Castañeda 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并称公司将提起上诉:
“我们坚决不同意这一裁决。它误解了安卓操作系统中对设备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的服务机制。”
他补充说,涉及的数据传输量极小,甚至比发送一张照片所消耗的数据还少,但对全球数十亿部安卓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Castañeda 还表示,安卓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已经通过相关服务条款和设置选项明确授权这些数据传输。
不过,原告方在诉状中提出异议,认为谷歌“有意使用户无法彻底关闭这些传输功能”,使得相关流量消耗成为安卓用户“不得不承担的隐形成本”,而谷歌却从中受益。
诉状还指出,与安卓系统相比,苹果的 iOS 系统中这类被动数据传输显著更少,因为 iOS 用户对数据控制权限更高,可以更自由地管理后台通信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谷歌首次因用户隐私和数据问题面临巨额赔偿。今年5月,谷歌刚与德州达成和解,支付 13.7亿美元 以结束涉及位置数据、生物特征信息以及 Incognito 模式相关的两起诉讼。
那起案件源自2022年,德州总检察长 Ken Paxton 起诉谷歌,指控其非法收集和追踪用户位置、语音指纹、面部信息以及私密搜索内容。
发表评论
您还未登录,请先登录。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