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在旧金山的一场仅有少数记者受邀参加的私人晚宴上,OpenAI 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公布了公司在 GPT-5 之后的宏伟蓝图。该规划涵盖数万亿美元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投资、与 Jony Ive 合作的全新人工智能硬件项目,甚至探索性地涉足初露端倪的脑机接口市场。Altman直言不讳地表示:“三年后,CEO 也许就是 AI 本身。”
Altman承认,GPT-5 在情感细腻度方面仍不及 GPT-4o,这一短板促使 OpenAI 恢复了模型选择界面。但他强调,OpenAI 的目标已不再局限于单一模型的发布,而是转向颠覆搜索、重塑硬件与社交体验,并推动 AI 应用的全球化扩展。
为支撑这一愿景,OpenAI 计划投资数万亿美元建设新的数据中心,用于支持推理服务与产品运营。Altman直言,公司可能会引入创新融资机制以筹集所需资本,并直率地指出:“花 3000 亿美元建数据中心,带来 4000 亿美元的服务收入,否则我们将继续让客户失望。”
尽管 OpenAI 的推理服务已经实现盈利,但高昂的训练成本仍是沉重负担。Altman表示,如果没有这些支出,公司早已是“一家高度盈利的企业”。在硬件方面,他强调由 Jony Ive 参与设计的全新 AI 设备“值得期待”,并半开玩笑地警告称,若有人胆敢给这款设备套上手机壳,他会“亲自追捕”。同时,他也确认公司正在探索脑机接口,设想未来人类能够“直接通过思维与 ChatGPT 对话”。
针对外界批评 GPT-5 “冷漠无情”,Altman宣布用户将很快能够自定义模型的性格,选择 ChatGPT 是温暖回应还是犀利机智。他解释说,这不仅回应了公众关切,也符合 OpenAI 的原则——“产品应保持中立,而不是强行灌输固定立场”。
如今,ChatGPT 每周活跃用户已突破 7 亿,成为全球访问量排名第五的网站。Altman甚至预测,它很快将超越 Instagram 和 Facebook。他还补充称,随着对话量的指数级增长,“总有一天,ChatGPT 每天生成的文字将超过人类自身的总量。”
Altman也承认当前存在“AI 泡沫”,但他将其比作互联网泡沫时代——虽伴随投机,但蕴含真正的变革力量。他称人工智能是“当代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并重申 OpenAI 的使命远不止于模型研发,而是要重新定义搜索、重塑社交方式、重构硬件生态。在一次颇为大胆的表态中,他甚至提到,如果谷歌被迫剥离 Chrome,OpenAI 将考虑收购。
从这个角度看,围绕 GPT-5 的争议更像是过渡性的插曲,而 OpenAI 已在大步迈向一个宏大的 AI 帝国——规模空前、逻辑缜密、雄心无限。
发表评论
您还未登录,请先登录。
登录